《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作品以真挚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柔婉的语言为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同时通过对这些事情的叙述,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爱的波动,感悟到作者那纯真的童心和伟大的博爱。由于该书较为突出地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特编排出版此精装版,以备收藏。
故事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长期被日寇侵占。鬼不灵村的张嘎,是个机灵勇敢而又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他和奶奶救助了八路军侦察连钟连长。鬼子进村搜捕时,钟连长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杀害。张嘎为了给奶奶报仇,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领导的培养和教育下,张嘎进步很快。他与侦察员罗金保化装侦察,活捉了胖翻译;多次随队参加战斗,缴获敌人武器。他在养伤回队途中被捕,在据点里配合游击队拔掉敌人炮楼,救出了钟连长。经过多场战斗的磨练,张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本书是郑春华的系列童话代表作,后被改编为动画片,深受儿童欢迎,是一部很适合中国孩子阅读的故事书。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他们的故事里有关爱,有理解,有乐趣,有成长。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儿童日常生活和丰富的想象串联在一起,映射出大人与儿童共同的成长和快乐,让孩子在欢笑中体会浓浓的幸福、爱意和温暖。本书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少儿图书一等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优秀教学案例
活动理念“阅读北京 悦享好书”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以中小学生群体为导读对象、以经典名著为阅读内容、以“品阅书香”领读志愿者为导读主体,以有指导的完整阅读时空为支撑,活动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指导环境,丰富青少年阅读体验。指导思想本项活动依托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开展,主要通过各区教委、文旅局、图书馆组织引领全市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及志愿者参与“阅读北京 悦享好书”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旨在以经典导读促进青少年成长,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组织机构支持单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单位: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北京青少年经典导读志愿服务总队协办单位:各区教委、各区文旅局、各区公共图书馆、各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分队
点击首页里的“申请成为志愿者”宣传图,选择申请的志愿者类别,查看申请条件、服务内容,填写基本信息,点击“提交”按钮即可申请成功。
活动咨询:010-87322573志愿者咨询:010-67358115转3307/3305咨询时间:工作日 9:00-11:30, 13:00 – 16:30
(1)已有青少年经典导读账号的用户,点击首页中的“参加导读”菜单,填写您的手机号和密码;(2)登录成功后,可直接进入“我的课程”学习;
(1)在“青少年经典导读”网站的页面顶部,点击宣传图中的按钮,进入注册和加班流程;(2)根据提示填写用户信息;(3)注册和加入班级成功后,可直接进入“我的课程”学习;
“青少年经典导读”为中小学生提供在线阅读学习系统,主要由学习中心、导读书目、导读讲堂、活动风采、领读队伍、优秀作品、参加导读、新闻播报、导读指南等九个模块组成。“学习中心”模块是学生进行书目课程学习的主阵地,内设导读书架、我的课程、书友圈等内容,学生填写相关个人信息注册后方可进入学习中心。“导读书目”模块中可查看已推荐的分年级阅读书籍目录及详情,部分书目提供免费在线阅读电子版本,学生可在此模块中查看书目介绍及导读志愿者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书目详情页面进入学习中心学习相关课程。 “导读讲堂”模块中可观看教育名家及线下图书馆阅读课的精彩视频课程。“活动风采”模块主要展示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的成果,包括教学案例展示及各校开展的特色书香活动介绍。“领读队伍”模块介绍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的领读志愿者,包括专家、名师、大学生志愿者。想成为领读志愿者的大学生及专家学者可在网站提交申请,审核后即可成为领读志愿者,为学生导读经典书籍。“优秀作品”模块主要展示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中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每次学生提交的作品,都可以实现与其他小伙伴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共读共评。“参加导读”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服务。“新闻播报”模块主要展示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中各地开展的讲座、互动、讨论、指导、展览等丰富多彩的导读活动。“导读指南”模块主要展示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的理念及参与流程。
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基础教育研修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北京名师,北京市语文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研工作,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曾参加不同层级的教育评价工作;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一系列工作,参加编写《解读》一书;参与部编义教、高中教科书同步解析与测评的编写工作;出版个人专著《独立阅读能力发展:路径与评估》《阅读课》,主编《名著阅读百问百答》,参与编写《高中经典阅读现场》一书,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等语文核心刊物上,多篇论文获全国、北京市等论文评比一等奖等。
2018年8月11日,“阅读北京 悦享好书”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图书馆阅读课在首都图书馆开展,9名学生参加了本场课程,活动邀请到崇文小学语文教师刘宇琨为学生们导读经典书籍《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 中秋节》。活动中老师从书籍的内容入手,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导读。首先带领学生们进行书籍前半部分的内容精读,从书中月儿小姑娘一家的中秋节,全面介绍中秋节的习俗、歌谣、来历,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了月饼的手工彩泥制作,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最后精读书籍下半部分的内容,从中秋传说故事引入中秋诗词,并带领大家通过制作书签更进一步了解中秋节,了解这本书。 图书馆阅读课带领孩子们阅读一本经典,收获阅读方法的同时,对中秋节有了更多的期盼和喜爱,对家人有了更多的热爱和珍惜,对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爱、感受美,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018年7月28日上午,“北京市青少年经典导读”线下活动图书馆阅读课在首都图书馆A座三层童心舞台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程润老师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关于《节气的呢喃与喊叫》这本书的导读课。在课上,程老师对《节气的呢喃与喊叫》这本书的作者、写作目的和书目的大致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教授给学生在读整本书时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书中的内容。并且,程老师打破了以往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形式,邀请学生的家长一起参与到导读课的学习中,向家长朋友们提出课堂任务,并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阅读书籍,一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家长参与到学习中。课堂也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有趣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在活跃的课堂气氛、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们都有大大的收获,纷纷表示通过这一堂生动有趣的图书馆阅读课不仅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还通过老师的指导,掌握了学习方法,同学们受益匪浅。
图书馆阅读课也是公共图书馆进行读者服务的新尝试新突破,充分发挥了首都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是一次突破传统的创新服务读者方式,进一步提升经典导读活动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实现从泛读到精读的转变,引导学生们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公共阅读资源。
2018年7月29日,“阅读北京 悦享好书”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图书馆阅读课在首都图书馆开展,10名学生参加了本场课程,活动邀请到北大附中初中部语文教师郑燕青为学生们导读经典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图书馆阅读课是公共图书馆进行读者服务的新尝试新突破,充分发挥了首都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是一次突破传统的创新服务读者方式,进一步提升经典导读活动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实现从泛读到精读的转变,引导学生们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公共阅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