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开物成务——在《天工开物》中感受中国人的造物美学

时间: 2025-08-12

2025年7月31日,炎炎夏日里,20余名学生走进首都图书馆,参与了由首图领读志愿者王海月老师讲授的《天工开物》(少儿彩绘版)图书馆阅读课。在活动中,孩子们跟随王老师一起打开这本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透过书中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感受三百多年前先人的智慧结晶。

439874797.jpg

课程伊始,王海月老师以《天工开物》的命名由来和“何为《天工开物》?”为切入点,展开精彩导读。他先简明介绍了原书的作者、内容和价值,并通过举例对比《天工开物》原书与少儿彩绘版的差异,帮助同学们系统认识这两本书的特点。随后,王老师引导孩子们细致观察少儿彩绘版封面图,让大家对原书作者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成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43857205.jpg

为助力孩子们讲将书中的智慧内化为自身知识,王老师分享了许多实用阅读方法,比如共读、边听边看、边听边想、边读边归类、边读边寻找等。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了不同阅读方法,收获颇丰。

《天工开物》不仅是古代传统手工业技艺的记录,更是一部鲜活的实用百科全书。在“讲讲身边的‘天工开物’和续写当代的‘天工开物’”环节,王老师将书古代技艺与现代科学工艺对比结合,展现出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课程结尾,他还向同学们推荐了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作为阅读本书的补充资料。

79885627.jpg

《天工开物》中的中华传统技艺,在“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通过不断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这些璀璨的中华科技文明得以远播海外、造福世界。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课程,秉持前人的求索精神,将先人的智慧薪火相传,让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