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晨的作品

学生: 马若晨 地区:北京市平谷区

《西游记》读罢,一个“压”字如巨石般沉落在我心中。这“压”字既如五行山下那石帖上的真言,又如金箍紧勒头颅的束缚,更似那漫漫取经路上的沉重行囊——它托起的不单是师徒四人的足印,更沉甸甸地压出了磨砺的印痕、觉悟的微光与解脱的路径。 那“压”字先是如五指山般沉重而赤裸。孙悟空被压于山下的五百年,五百年岁月里,他唯有渴饮铜汁、饥餐铁丸,那孤寂与束缚岂止是肉体的煎熬?更如无边无涯的绝望之海将他彻底淹没。唐僧虽无山石压身,却承受着紧箍咒的无形重压——每当悟空桀骜难驯,咒语便如铁索捆缚灵魂,叫悟空“痛得搓耳揉腮,翻筋斗,竖蜻蜓”,那痛楚分明是紧箍勒入骨髓的烙印。而沙僧在流沙河底日夜承受万箭穿心之苦,八戒则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尘,他们各自身负的沉重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压”字? 然而,这“压”字亦如熔炉,淬炼出宝贵的真金。五行山下的孤独岁月,终究压弯了悟空那根骄傲的脊骨;紧箍咒一次次勒紧的剧痛,最终迫使那桀骜不驯的灵魂学会了克制与隐忍。取经路上,八戒的懒惰、沙僧的沉默与唐僧的怯懦,也无一不在妖怪的刁难与环境的险恶中,被无形的重压重新锻打。通天河畔,老鼋因师徒忘诺而怒沉经书,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更似当头棒喝般压醒了众人:原来修行的圆满,不仅在于通关除妖,更在于言出必践,不亏本心。 取经路尽头,金箍自行脱落,那象征压迫的印记终于悄然消散。那一刻,“压”字竟显现出奇妙的转化——曾经如山的重负与束缚,在抵达彼岸之后,竟已内化为渡人的舟楫。如同苦海无边,沉重的船锚却也恰是稳住船身、穿越惊涛的必需。 这“压”字真言,是命运加诸于身的一座座山,又是生命在挤压之下自我淬炼成的阶梯。我们一生亦不免承受种种重压,可“压”并非仅为摧折,它更是锤炼意志的熔炉,是渡人渡己的方舟。当所有的压都变成渡船,生命便如悟空头顶消逝的金箍,在抵达彼岸的刹那,那沉重便化作了无重量的光——原来一切重压,终不过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隘。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