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旧日时光 品文字之美

时间: 2022年02月21日

地点: 来自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摘要:为丰富少年儿童的寒假生活,2021年团市委、少工委、文明办、文旅局联合开展“留在北京过大年 我的寒假我做主”活动,首都图书馆负责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通过一系列活动,引领少先队员品读好书、充盈内心,提升“品、读、写、讲”能力,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丰富的线上阅读资源,得到广大少先队员的积极参与,产生多件形式丰富、异彩纷呈的阅读成果。2022寒假期间,特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丰富假期时光,提升广大少先队员阅读兴趣,度过书香满溢的中国年!

210824_172308_5983.jpg

《朝花夕拾》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精彩作品展示


◆八一附属玉泉中学 王泽华 13岁


再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10篇回忆性散文。上学期已经读过。这个寒假,参加“留在北京过大年,我的寒假我做主”活动时再次进行了阅读,再加上又学习导读课视频和其它一些相关的课外材料,感觉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首先是觉得鲁迅先生描写人物细致入微,让人印象深刻!对于长妈妈的描写,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睡相,“一到夏天,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而鲁迅母亲过问后,“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一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一个未受过教育乡下妇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老先生陶醉朗读时的描写“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入神与忘我的形象早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笔。其它人物的如:为我修改听课笔记时连日语语法都一一订正的藤野先生、恼我一次“摇头”便和我处处针锋相对的“眼球白多黑少”的范爱农……这些人物是多么鲜活而生动!


其次重读文章,更多地品味出了鲁迅先生语言的幽默和讽刺的辛辣。对于“雷电学堂”的描写从一开始就让人觉着那么“不伦不类”:“一进仪凤门(南京),就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囱”这是鲁迅就学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很远就可望见桅杆和烟囱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后边写到游泳池淹死学生后居然填池盖庙,鲁迅先生一句“我每每想,做学生总得自己小心些”可以说是一针见血,讽刺了这学校的保守与落后。对于衍太太的讽刺最无情也最多:她不许自家孩子打旋子和吃冰却怂恿别家孩子这么做的,孩子们碰起包她不但不劝规反而帮着敷烧酒水粉时心存不良的哄骗说不会留下疤痕,先是怂恿鲁迅在家中行窃后是散布如是流言——最令鲁迅伤心的是在父亲弥留之际,……“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如果说前面只是写出了衍太太的“不怀好意”,那么这段讽刺就可以看出她的残忍和没有人性。鲁迅先生的笔法就如他喜爱的板画,那么黑白分明,那么触目惊心!


第三此次重读《朝花夕拾》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对于清王朝的落后与腐败他肯定是要批判的。然而对于革命友人的不足之处,他也是毫不避讳地批判。如在《范爱家》中对于革命先辈徐锡麟在行李中带女人绣花鞋的不以为然,对光复绍兴的都督王金发甚至是办报批判,而对他敬爱的寿镜吾先生,也要怪他不回答“怪哉”的问题,甚至对于十分宽厚的父亲也埋怨他让自己非得背《鉴略》才可去看五猖会……因为鲁迅知道从一个封建落后的老大帝国进步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绝非一蹴而就的事,从文化到国家体制等各个层面都会有许多问题冒出来,这就需要这个国家和人民保持清醒与自警,而鲁迅先生的批判就是让国民保持这份清醒与自警!


◆北京市古城中学 李想 13岁

image002.png


◆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龚思琪 13岁

image003.jpg


◆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吴佩芸 14岁

image004.jpg

孩子们的作品稚嫩有力,充分展示了文字之美、阅读之美、生活之美,欣赏作品的同时,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走进了充满乐趣、生机勃勃的童年时光,倾听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欢乐与痛苦,感受作者特有的文字风格带给读者独特的享受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