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秃鹤,领悟成长》教学设计
石玉春
一、《草房子》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二、秃鹤人物分析:
草房子的第一章节讲述了一个名叫陆鹤的男孩,因头上“寸毛不生”被同学嘲笑为“秃鹤”,同学们多少有点嘲讽的意思,陆鹤很讨厌人家叫他“秃鹤”,在一次主人公桑桑联合阿税整蛊”了一下他后,在他的心里就埋下了怨恨,体操汇演时他用他自己特殊的方式“报复”了每一个人,同学们也开始生他的气,终于在文艺演出时,秃鹤以成功的表演,瓦解了每一个人对他的气,每一个人都流下了泪水……
少年秃鹤战胜自己,嬴得了别人对他的认可,埋怨是不会战胜任何人,跟自己比,战胜自己,以德服人。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属于中段,学生刚刚接触长篇小说。对于文章来说,他们能够读下来。但是缺乏对人物细致而深入的揣摩。不能很好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引导他们去细读文本,理解文本给我们展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秃鹤一文,教会学生怎样去读懂一篇文章。
2、分析秃鹤的心理历程,揣摩秃鹤的性格特点。
3、渗透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童年》,感受歌曲中对童年的描述。在歌曲中,我们看到了在童年中,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我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那在老师的眼中,
老师的童年是这样的:
童年是一首诗,
总有跌宕起伏;
童年是一杯香醇的美酒,
带着岁月积累的甘甜和丝丝辛辣、苦涩;
童年是冉冉升起的太阳,
突破黎明的黑暗,点染世间的璀璨;
童年是一个纯真的时代,
梦想在我们心中起航,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
2、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个别学生回答。)
3、那么,在作者的眼里,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你想知道吗?
4、出示《草房子》书。学生观察:你看到书的封面,猜一猜这是写什么人的故事的书?
5、今天,我们就走进《草房子》,走进秃鹤的内心世界。
二、在《草房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能通过这段话,说一说,《草房子》这本小说是以谁的视角来写的吗?
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生:是以桑桑的视角来写的。
三、理解秃鹤:
(一)我们今天就进入文本,去真正的领悟秃鹤的情感世界吧!
突出读书要求:
怎样读书?
把自己带入角色,你就是秃鹤,秃鹤就是你。
细细品悟秃鹤的心理的发展,从事件中找出他的成长历程。
(二)通过读书,你能说说:《秃鹤》这一章是以什么为主线展开故事的?(秃鹤的外貌特点:秃)
书中是怎样描写秃鹤的,你能用书中的话来给秃鹤一张自画像吗?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醮了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
(三)理清事件线:那么,我们读书后,你知道秃鹤这一章,围绕秃鹤都发生了哪些小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到各个小故事:
(1、允许摸头 2、和丁四发生冲突,扔猪肉 3、抹生姜事件 4、帽子事件
5、会操事件 6、飞机事件 7、被狗咬事件 8、表演《屠桥》伪军连长)
(四)根据事件线,理清秃鹤的情感线。
1、小时候,秃鹤对自己的秃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段里体会到的?
生:不在意、快活的。用东西换别人摸头。
师:这样的快活是真正的快活吗?为什么?
生:不是。这是在不懂事,他还小的时候,才感觉到快活的。这种快活不是真实的快活。
师板书:那么,我们就在快活上加上引号来表示这种快活。“快活”(“喜”)
2、这样的快活一直维持下去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
这时,他有和其他人发生了什么事?
(1)和丁四发生冲突,扔猪肉。
①仔细阅读这一段,想一想为什么秃鹤会和丁四发生冲突?
秃鹤认为,自己的秃头不是光彩的事,是一个缺陷。因此,他听到丁四要摸头,认为丁四在侮辱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因此,他才会用激烈的扔猪肉的事来报复丁四。反抗人们对他的不尊重。
②从这件事中,你觉得秃鹤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孩子?
倔强、敏感、有强烈的自尊心。
③是啊,秃鹤正和我们学过得课文《六个馒头》中的小女孩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为自己围起来一个厚厚的城墙,随时在防备着别人的侵犯。我们继续欣赏下面的内容。看看,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小故事。
(2)请你读一读这段描写,说说为什么要写到这样的段落?
那天下大雨,秃鹤没打雨伞就上学来了。天虽下雨,但天色并不暗,因此,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红油纸伞的纸月与香椿,就闪在了道旁,让秃鹤走过去。秃鹤感觉到了,这两个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红油纸伞下正注视着他的头,他从她们身边走了过去。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秃鹤低着头往学校走去,但他没有走进教室,而是走到了河边那片竹林里。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文字?表现了秃鹤怎样的情感和性格?
生:秃鹤看到纸月和香椿在注视他,认为她们在笑话他。可见他非常敏感,具有强烈的自尊。不想要别人异样的目光。
②那么,你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想,你认为纸月和香椿真的在嘲笑秃鹤的秃头吗?(同桌讨论)
生讨论结果:
A:可能在嘲笑。
B:也可能没有嘲笑。是因为秃鹤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敏感。所以,只要别人看他的头,他下意识的认为别人在嘲笑他。
③师总结:从这件事中,我们从中体会到他的心情从喜转变为什么样的感情?
悲。
(3)这样的悲伤不仅是暂时的,他伴随了秃鹤成长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继续看这一段描写。请您自由读一读。
雨沙沙沙打在竹叶上,然后从缝隙中滴落到他的秃头上。他用手摸了摸头,一脸沮丧地朝河上望着。水面上,两三只羽毛丰满的鸭子,正在雨中游着,一副很快乐的样子。
①这段描写是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
②在这段环境描写中,为什么作者写到了绵绵细雨和雨中长着丰满羽毛的鸭子?
生:这雨沙沙的打在树叶上,就好像下在秃鹤的心中。秃鹤的心也像着下雨天,在哭。
秃鹤的头和鸭子丰满的羽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秃鹤的没有头发。这样更加具有渲染的作用。更加衬托出秃鹤的心情很悲伤。
(4)曹文轩爷爷用这样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秃鹤的敏感,自尊的性格,那么接下来这样敏感的秃鹤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读——
第二天,父亲没有逼秃鹤上学去。他去镇上买回几斤生姜:有人教了他一个秘方,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头就能长出发来。他把这一点告诉了秃鹤,秃鹤就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地让父亲用切开的姜片,在他的头上来回擦着。父亲擦得很认真,像一个欲要让顾客动心的铜匠在擦他的一件青铜器,秃鹤很快就感到了一种火辣辣的刺痛,但秃鹤一动不动地坐着任由父亲用姜片去擦着。
桑桑他们再见到秃鹤时,秃鹤依然还是个秃子,只不过那秃头有了血色,像刚喝了酒一样。
秃鹤坐在那儿不动。当他感觉到马上可能就有一个或几个鼻子顺着气味的来路嗅呀嗅的就要嗅到他并直嗅到他的头上时,说了一声”我要上厕所”,就赶紧装出憋不住的样子跑出了教室。他跑到了河边上,用手抠了一把烂泥,涂在了头上,然后再用清水洗去,这样反复地进行了几次,直到自己认为已经完全洗去生姜味之后,才走回教室。
①请你认真读后,找出描写秃鹤的部分,认真品悟,秃鹤在生姜擦头时,痛不痛?从哪儿看出?
痛:秃鹤很快就感到了一种火辣辣的刺痛。
只不过那秃头有了血色,像刚喝了酒一样。
②那么,秃鹤是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从中你能体会到秃鹤的什么性格特点?
秃鹤就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地让父亲用切开的姜片,在他的头上来回擦着。
但秃鹤一动不动地坐着任由父亲用姜片去擦着。
说明秃鹤特别想要改变自己秃头的现状。从中体会到他的倔强和强烈的自尊。
③这样,极其渴望改变现状的秃鹤,为什么在孩子们找生姜味的时候,反而逃避并且用烂泥涂头来遮盖生姜的味道呢?你又从中体会到秃鹤怎样的情感世界?
生:他不想让孩子闻到生姜味,用异样的目光来看待自己。这是一种寻求别人认同自己的心理。从中体会到秃鹤强烈的自尊心和敏感的情感体验。
(5)看到这幅图,你知道这是哪个小故事吗?这时的秃鹤是怎样的?
①这是帽子事件。秃鹤在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秃头的情况下,带了帽子。引起孩子的好奇。所以,他这是得意洋洋的。
②师:可是,这样的事却抢了桑桑的风头,引来了桑桑的报复。他的帽子被扔了。才有了这段的描写。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秃鹤的情感。
秃鹤揪住了桑桑:“我的帽子!”
桑桑说:“我没有拿你的帽子I”
秃鹤依然叫着:“我的帽子!”
“我真的没有拿你的帽子了”
秃鹤就将桑桑扑倒在田埂上:“我的帽子!”他掀起了桑桑的背心,见是一个皱巴巴的书包,打了桑桑一拳哭了。
师生合作,师读旁白和桑桑的话,生读秃鹤的话。
朗读指导:你就是秃鹤,桑桑把你遮挡秃头这个缺点的帽子给抢走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在桑桑不还帽子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愤怒,甚至于是恨。因为他伤害了我的自尊。不还时,我会一次比一次大声的反抗和通过语言去宣泄。
师:那么,把你的愤怒表现出来吧。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这段文字。
③桑桑不给帽子,秃鹤找到了桑校长家。你用你的语气来读一读。品一品秃鹤的感情。(悲伤与愤怒)
秃鹤不肯起来,泪水分别从两眼的眼角流下来,流到耳根,又一滴一滴落在泥土,把泥土湿了一片。
后来,还是刚从外面回来的桑乔才将秃鹤劝走。
(6)这样一件件小事,如同一颗颗不经雕琢的珍珠穿起来,让秃鹤的情绪达到了一个顶点,从而引起了秃鹤的情感的又一次哗变。你能找到文章中是怎样说的吗?
秃鹤没有再戴那顶帽子。秃鹤与大家的对立情绪日益加深。秃鹤换了念头:我就是个秃子,怎么样?!因为有了这个念头,即使冬天来了,他本来是可以顺理成章地与别人一样戴顶棉帽子的,他也不戴。大冬天里,露着一颗一毛不存的光脑袋,谁看了谁都觉得冷。他就这样在寒风里,在雨雪里,顶着光脑袋。他就是要向众人强调他的秃头:我本来就是个秃子,我没有必要瞒人!
这样的对立情绪下,秃鹤又发生了什么小故事?
表演进行了大约三分之二,整个过程已进入最后一个高潮时,一直面孔庄严的秃鹤,突然地将头上的帽子摘掉,扔向远处。那是一顶黑帽子,当飞过人头时,让人联想到那是一只遭到枪击的黑乌鸦从空中跌落了下来。这使队伍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场外的哄笑,立即淹没了站在台子上喊口令的那个女孩的口令声,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一下子失去了指挥,动作变得凌乱不堪。场外的笑声又很快感染了场内的人,他们也一边做着动作,一边看着秃鹤的头,完全忘记了自己为油麻地小学争得荣誉的重任。先是几个女生笑得四肢发软,把本应做得很结实的动作,做得象檐口飘下来的水一样不成形状。紧接着是几个平素就很不老实的男生趁机将动作做得横七竖八完全地走样。其中的一个男生甚至像打醉拳一般东摇西晃,把几个女生撞得连连躲闪。
只有秃鹤一人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全神贯注地做着应该做的动作,简直是滴水不漏。做到跳跃动作时,只见他像装了弹簧一样,在地上轻盈地弹跳。那颗秃头,便在空中一耸一耸。当时,正是明亮的阳光从云罅中斜射下来,犹如一个大舞台上的追光灯正追着那个演员,秃鹤的秃头便在空中闪闪发亮。
桑乔都克制不住地笑了,但他很快把笑凝在脸上。
你能从中找出秃鹤和其他同学不同之处吗?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蓝色部分是对比的写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秃鹤用这件事来反抗别人对他的区别对待。(歧视)。正如,文章中说的:“就这样,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
(7)从以上这些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件事,秃鹤的情感是怎样的?他的性格是怎样的?
悲伤,性格倔强,有些偏激,有强烈的自尊心,很敏感。
(8)那这样的报复,是成功的吗?你从哪儿看出?
不成功,虽然,他不再有别的要求,放下了自己的很多的坚持。努力表现的友善。但其他同学都开始疏远他,任何事也不再让秃鹤参加。
学生找到段落读:飞机事件、被狗咬事件
(9)这样倍孤立起来的秃鹤,心里开心吗?请您读一读下面的段落,说说你从哪儿看出?
秃鹤没有回教室。他走出校园,然后沿着河边,漫无目标地往前走,一直走到那个大砖窑。当时,砖窑顶上还在灌水。一窑的砖烧了三七二十一天,现在都已烧熟了。再从顶上慢慢地灌上七天的水,就会落得一窑的好青砖。熟坯经了水,就往外散浓烈的热气,整个窑顶如同被大雾弥漫了。从西边吹来的风,又把这乳白色的热气往东刮来。秃鹤迎着这热气,一步一步地走过去。后来,他爬到了离窑不远的一堆砖坯上。他完全被笼罩在了热气里。偶尔吹来一阵大风,吹开热气,才隐隐约约地露出他的身体。谁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别人。秃鹤觉得这样挺好。他就这么坐着,让那湿润的热气包裹着他,抚摸着他……
学生找出来,并反复朗读。讨论后,总结:
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秃鹤很孤独。他独自去玩。想要朋友的认同,同龄人的认可。而不是孤立在众人之外。
师:猜一猜,秃鹤在这时会想什么?同桌讨论:
①可能会想他们为什么会不和我玩?
②我不和他们玩,我自己玩也可以。
③我在会操上,给油麻地小学抹黑了,报复了别人,这是不是做错了?
④我怎样做才能让其他同学们接受我,不再排挤我?
那么,你们更倾向于哪种想法?
(10)这样孤独的秃鹤,他有经历了什么?找一找,读一读。(参演事件:没人愿意演秃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
“你还没有回家?”
“我马上就回去。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有什么事吗?”
“你先别管。你就把这个纸条送给他。”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①在这段描写中,秃鹤是怎样的?静静的听,递纸条。
②那在这段时间内,秃鹤是立刻表示要演扬大秃瓢吗?猜一猜,他有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小组讨论,后分成两组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一组:同意
另一组:不同意
理解秃鹤的集体荣誉感。为什么会出现会操报复事件?这两者是否冲突?人物性格是否冲突?(不冲突,秃鹤的心底是善良的,他在会操时的表现只是因为人们对他秃头的一种抵触,所以产生的报复心理。通过孩子们的排挤,他会深思自己为什么会收到排挤。渐渐明白了只有和大家一样为集体着想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秃头并不是人生不可磨灭的缺陷。)
(11)秃鹤同意参演后,他是怎样做的?找一找,读一读。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他的什么样的情感和性格?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
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①这样的表演,是天生会表演吗?从哪儿看出?
从蓝色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秃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能够惟妙惟肖的表演出这个角色。
②从这里你能看出秃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倔强(坚韧、坚持、持之以恒),有集体荣誉感、
(12)这时的秃鹤,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了。这样成功的表演后,秃鹤的心理有了什么变化?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秃鹤哭了,他的哭是一种什么情绪的表现?是因为悲伤而哭?是因为喜悦而泣?还是悲喜交加?
生认为:喜悦而泣。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光,赢得了同学的尊重。
(13)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从这句环境描写中,你知道这个少年是谁?为什么要说他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能够为集体争光的少年是最美的。
这时候的秃鹤,心理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词语来表现吗?
喜!
(五)、总结:
1、从这里,我们回顾秃鹤的情感线:“喜”——悲——喜!他经过了这样的情感,终于明白只有为集体着想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友谊,他真正地成长为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2、回顾我们对他的性格的总结词语,你会发现有褒义,也有贬义。这样的一个性格特点,又以集体荣誉感为结尾,真正明白了成长过程中会有挫折,只要我们积极向上,那你终会成长为最英俊的少年。正如:
(六)介绍《草房子》,引导学生继续阅读。
六、板书设计:
“喜”
秃
悲 性格特点:倔强、敏感、有强烈的自尊心、有集体荣誉感
喜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