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神笔马良”
——一.3 班级导读课程设计
丰台第二小学 彭丽
教材分析:
《神笔马良》是是中国童话故事,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先生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了封建社会百姓的苦难以及马良的正义和善良。该故事的主人公马良从小喜欢画画,连做梦都想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画笔。马良对于笔的渴望,对绘画的热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学生分析:
《神笔马良》是中国的童话故事,对于童话故事,一年级的孩子对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虽在阅读时还有些生字障碍,但因内容较浅显,用词比较通俗。孩子喜爱阅读这样的书,符合孩子心中惩恶扬善的观念。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自主的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本设计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
教学目标:
l.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神笔马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阅读《神笔马良》。
2. 自主阅读后创作的画。
课堂实录:
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第一次听到“神笔马良”这个书名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啊?
生:马良是和我们一样的小朋友吗?
生:是马良有一支神笔吗?
生:这支笔为什么是神笔?
师:哈哈,翻开书一看,原来“马良”是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孩。
一、精彩回放:
师:平时上课都是我提问,大家回答,这次你们每个同学都是小老师,也来考考大家。
(学生分成9组,每组在课前根据丛书内容设计五个小问题,写在卡片上。活动时由每组组长向另一组发问,被问组集体参与回答)
例:生(一组):马良最初找谁借笔?
生(二组):判官和魁星。
生(一组):马良的神笔是谁送的?
生(二组):白胡子爷爷。
生(一组):马良拿到神笔第一次画的什么。
生(二组):灯笼。
生(一组):马良从大牢里救出了谁?
生(二组):老爷爷。
生(一组):谁把大肚子衙役叼走了?
生(二组):老鹰。
……
师:小朋友,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后,你们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最喜欢的那个小故事画出来了,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介绍,好吗?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我画的是“马良用树枝练习画画”。……
生:我画的是“真假马良斗笔”。……
生:我画的是“马良被押解出境”。……
……
师:(收齐学生的画,按顺序理一理,装订起来)小朋友,把你们的画订起来,也成了一本书——《神笔马良》连环画!有机会,把我们的这本书展示给全校同学看,好吗?
二、人物大家谈
师:这本的主人公马良,已经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朋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把这个小秘密说出来,让我们这些马良的朋友共享吗?
生:因为马良很善良。他得到神笔后经常帮助穷苦的人。
生:因为马良很努力。他没有笔,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用草根在石头上练习。
生:因为马良嫉恶如仇。大官们想要马良的神笔,他想尽办法保护神笔。
……
三、真情面对面:
师:读了马良的故事,同学们有了不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书中除了马良,还有很多人物,比如老爷爷、大肚子衙役、皇帝、知县、画师、歪头千户等等。如果让书中的人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大家选择一个人物,对他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我想对大肚子衙役说,不要再贪心了,不要做让小孩讨厌的大人。
生:我想对老爷爷说,谢谢您那么疼爱马良,你真是个好爷爷。
生:我想对皇帝说,你都那么有钱了,就不要再贪心了。
……
四、好书推荐:
师:马良的故事,同学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看来,同学们真会读书。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的书值得我们看,像《兔少年阿凡提》、《鲁宾逊漂流记》《小飞侠彼得潘》等等,大家都可以去看看,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希望同学们能畅游在书的海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教后反思:
指导阅读《神笔马良》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接触文本,绘出文本内容,通过交流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人物心灵的沟通、情感的碰撞。阅读体验伴随着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的积累也在这个过程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