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梨》教学设计
北京市丰台区丰体时代小学 王春艳
一、【学生现状分析】:我所在的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生活幸福,不愁吃穿。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有许多优点,如: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比一般非独生子女好;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性格、行为习惯是良好的;独生子女智力发展正常,多数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是高的,其智商平均为108,而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00(相当中等智力)等等;不过该研究也表明独生子女在“团结友爱”和“不挑吃穿”方面不如非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团结友爱是独生子女要学习的一种品质。
二、【教学设计思想】:我认为,团结友爱首先是懂得不自私、懂得给予。《种梨》一文选自《聊斋志异》。文笔生动传神、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诡异奇特而脍炙人口,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种梨》所讲的故事只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而一个道人万端乞讨而不得。其间一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买了一个送给道人,没想到道人吃毕,把核种于地下,顷刻间便生芽、成长、开花、结果,于是道人遍送观者。而乡人待道人走后发现自己的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或许人总会有吝啬之心,究其根本,每个生命体为了生存的需要,都必须占有必要的生存资料,人也是如此。然而,当一个人生活在丰衣足食,甚至腰缠万贯之后依然一毛不拔,特别是当别人落于危难之际,亦不肯出手相助的时候,就应当称之为吝啬了。人生天地间,生不带来一物,死不带走一物,吝啬贪心又有何益?人俊丑各异、聪愚不同,让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弥补的,只有如此,尚可以形成一个美好人间,享受人生之乐。
我以《种梨》为引导,通过老师的提问帮助学生认识到“过吝易失”的道理。再由此,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导学生明白“给予”的意义。作为一节经典品悟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品出人生百态、悟出人生哲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文字和图画,了解故事内容。
2.感悟故事中传达的过吝易失的道理,懂得做人应乐善好施。
四、【教学准备】
《种梨》PPT和绘本
五、【教学过程】
(一)、看封面:
师:同学们,今天我与大家一起上一节经典品悟课,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经典故事是《种梨》。
1、题目《种梨》了解故事主要情节
出示PPT:封面
师:这是本书的封面,仔细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棵梨树 树上结着又大又好的梨 一位道士
设计意图:欣赏绘本时要关注封面信息,通过封面初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看扉页:
出示PPT:扉页
师:这是书的扉页,介绍了作者的信息。
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人,汉族。
作品: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除《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等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信息,丰富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著书趣闻: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设计意图:增加读书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写作只是一种生活的记录;拉近读与写的距离,让学生不惧怕写作。
(三)、欣赏故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蒲松龄讲的这个故事,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出示PPT:内页
1、师读1-8页,了解铁公鸡的吝啬。
2、师读9-18页,了解道士将梨核种出梨的神奇过程。
3、师读19-24页,了解铁公鸡被惩罚的原因。
4、师读25-29页,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小结:如果不是因为铁公鸡十分吝啬,他也不会受到道士的惩罚,更不会在丢失了一车梨之后还要被众人嘲笑。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人切不可过于吝啬,做人应该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乐于给予,就像北京精神中提到的厚德一样。
设计意图:老师大声的朗读故事,并通过恰当的语气、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画面的观察以及适时地提问,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四)、回顾故事,品味内涵
1、师:回顾整个故事,作者对铁公鸡的描述非常生动、传神,像第1页“从前有个人,为人吝啬,对谁都一毛不拔,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公鸡”;像第4页“他这梨,水多、皮薄、味甜,很多人都想买,可他要的价钱很高,少一个子儿也不肯卖。不少人拿起梨看看,一问价,就摇摇头走开了。”像第8页“铁公鸡见他不肯走,骂得更凶了。有人劝他:出家人不容易,挑个小的、次的给他,让他走吧。铁公鸡死活不肯。”
这些生动的语句把铁公鸡的吝啬刻画的入木三分。现在,如果让你劝劝铁公鸡,让他改一改吝啬的毛病,你会怎样说呢?(做人不要这么吝啬,小心过吝易失。要大方一点,有可能的话尽量多帮助有需要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铁公鸡的性格特点,认识到做人不应该太过小气。点明 “过吝易失”这一主题。
(四)、深入理解素养点:
1、PPT:乐于给予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乐于给予的人,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们吗?
生物角中的植物是王雯文从家里带到学校的;图书角图书的不断充实是同学们的捐助等等。
2、小故事:《赠人月饼,手留余香》
默读感悟,结合小作者的做法谈谈你对给予的认识。
(给予及时,胜过给予很多。寒冷时给予温暖,困境中给予帮助,危险时给予救援。 给予并不难,难的是给予而不求任何回报。)
3、引导,师: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别忘了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需要关心的人,让我们能够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给孤独的老人带去温暖,让我们也能够赠人月饼,手留余香。
(五)、封底
师:最后让我们看看这本书的封底。
正像封底介绍的那样,《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人物语言活泼生动,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色彩。它以文笔生动传神、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诡异奇特而脍炙人口。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设计意图:通过对《聊斋志异》文学价值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伟大,能够产生阅读本书的兴趣。以点带面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六)、积累: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1)关于给予的成语
【危而后济】:危:危险,危急;济:接济。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再给予救助。
【取予有节】: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急人所急】:别人有困难时,设法给予帮助。
【缓急相济】: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
【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不遗寸长】: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称赞。
(2)关于给予的格言警句
给,永远比拿快乐。——高尔基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卡耐基【美】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中】
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娱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
——纪伯伦【黎】
多做些好事情,不图报酬,还是可以使我们短短的生命很体面和有价值,这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种报酬。——马克•吐温【美】
对某些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给予与索取的关系,树立乐于给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