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石头汤》教学设计
丰台区丰体时代小学 王京才
教学目标:
品读故事,在村民无形的变化中,感受他们的纯朴、慷慨。
理解作者寄托在故事里的深意,学会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感受愉快付出,快乐分享的过程。
教学重点:
从煮石头汤中体会分享使人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有一位名人说过:好的书籍是打开人类智慧的金钥匙,可见读书的好处。其实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很爱好读书,最近老师读了一部绘本书,名字叫做《石头汤》。
师:听到这本绘本书的名字你有什么想法?你一定很奇怪,鸡蛋能做汤、丝瓜能做汤,石头怎么能做汤呢?石头汤什么味道?想不想知道石头汤到底是什么?好,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本非常有趣的绘本(课件:石头汤)
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读这部书的名字(学生大声读)。
引导读封面(生猜猜封面中的人物)
1、观看书的封面
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三个和尚和一个小女孩正围着一个大锅看煮石头汤;
生:老和尚笑呵呵的,小和尚好像很惊奇、小女孩和另一个和尚专心地看;
生:也许他们在猜着这石头汤味道到底如何。
师:阅读绘本,就是需要这样大胆猜测,展开丰富的想象。
2、介绍作者(课件)琼•穆特是美国著名的图画书作者。译者:阿甲,是我国著名的儿童作家。
二、看扉页:
师:这是书的扉页,翻过书的扉页一张巨大的跨页图 师:看到了什么?
生:长城、山、树
师: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所以故事发生在什么国家?
生:中国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发生在中国的《石头汤》的故事。
三、欣赏故事
1、师读:
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走在一条路上。他们一路聊着胡须、太阳的颜色,还有布施。
“什么使人幸福,阿寿?”最年轻的阿福问。
阿寿年纪最大,也最有智慧。他说:“我们去找找看。”
一阵钟声把他们的目光引向山下,那里有一个村庄。他们站得太高,还看不清楚。他们不知道这个村庄曾饱经苦难,饥荒、洪水和战争让村民们身心疲惫。村民们不相信陌生人,甚至会怀疑自己的邻居。
村民们辛勤劳作,但从来只顾自己。村里有一个农夫、一个茶商、一个秀才。
一个女裁缝、一个郎中、一个木匠……还有其他很多人。可他们间相互很少来往。
当和尚们走到山脚下时,村民们早已躲进家中。没有人到门前来迎接。一看到和尚们走进村庄,村民们又紧紧地关上了窗。
和尚们去敲第一家的门。没有人回答。接着,房里的灯灭了。
他们又去敲第二家的门,结果还是一样。
就这样,一家挨一家,一户又一户。
“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尚们说。
“可是今天,”阿寿说道,他的脸庞像月亮一样皎洁,“我们要让他们看看我们怎么煮石头汤。”
2、师:那么和尚们要怎么去煮石头汤呢?谁来猜猜?(几种不同的答案)
让我们一起往下读。老师要找一个同学跟老师一起读,谁来试一试。我读一面,你读一面。
他们捡来些树枝,点起一堆火。
他们拿出一口小铁锅,盛满井水,架到火上。
一个小女孩一直在看着他们,她勇敢地走上前,问道:“那么在干什么?”
“我们在捡柴火。”阿禄说。
“我们在生火。”阿福说。
“我们在煮石头汤。我们需要三块又圆又滑的石头。”阿寿说。
小女孩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石头。他们找到三个正好合适的石头,然后把它们放进水里去煮。
“这些石头可以煮出极其美味的汤,”阿寿说,“可是这么小的锅,恐怕煮不出很多。”
“我妈妈有一口更大的锅。”小女孩说。
“小女孩跑回家。当她要拿锅的时候,妈妈问她要做什么。
“那三个陌生人要用石头煮汤,”她说,“他们需要我们家的大锅。”
“嗯,”小女孩的妈妈说,“石头满地都是,我倒想学学怎么用石头来煮汤。”
和尚们拨了拨柴火,一时炊烟袅袅。左邻右社纷纷探出头来。那堆火,那口大锅,支在村里的正当中,真是稀奇古怪!
村里人一个接一个走出家门,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怎么煮。
“当然啦,煮传统风味的石头汤,加点儿盐和胡椒粉,味道会更香。”阿福说。
“不错,”阿禄一边在巨大的锅里搅着水和石头,一边说,“可是我们没带……”
“我家有盐和胡椒粉!”秀才说,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一转眼他就不见了,回来时拿着盐和胡椒粉,还有一点别的调料。
阿寿尝了尝。“上次我们煮这么大、这种颜色的石头时,还放了一些胡萝卜,那汤可真甜。”
“胡萝卜?”站在后排的一个妇人说,“我家可能有!不过只有几根。”她转身就跑,回来时捧着许多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她把胡萝卜倒进大锅。
“再放几个洋葱,你们觉得味道会不会更香?”阿福问道。
“哦,对啊,放个洋葱进去味道也许不错。”农夫说着,快步离开。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五个大洋葱,把它们放进沸腾的汤中。
“嗬,真是一锅好汤!”他说。
村民们都点头称是,因为那汤闻起来真的很香。
“不过,要是我们有蘑菇的话……”阿寿说着,摸了摸下巴。
几个村民舔了舔嘴唇。还有几个一溜烟地跑开,回来时拿着新鲜的蘑菇、面条、豌豆荚和卷心菜。
村民中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每个一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就会付出更多。就这样,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汤闻起来也越来越香。
“我想要是皇帝在这儿,他会建议我们再放些饺子!”一个村民说。
“还有豆腐!”另一个说。
“再配些云耳、绿豆和山药,怎么样?”又有几个喊道。
“还有芋头、冬瓜和玉米尖!”另一些村民说。
“大蒜!”“生姜!”“酱油!”“百合!”
“我家有!我家有!”人们大声喊着,然后飞奔而去,不一会又都满载而归。他们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和尚们搅啊搅啊,汤咕噜咕噜冒着泡。闻起来可真香!喝起来一定更香!村民们一个个都变得那么慷慨好施!
汤终于煮好了。村民们聚在一起。他们拿着米饭和馒头,拿来桂圆和甜饼;他们端来了香茶,点亮了灯笼。
大家坐下来一起吃。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欢宴了,甚至没人记得,以前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欢宴。
宴会结束后,他们又说故事、又唱歌,一直闹到深夜。
然后,他们敞开家门,争着把和尚请到自己家,给他们住非常舒适的房间。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和风送暖,杨柳依依,村民们聚到河边给和尚们送行。
“谢谢你们的款待,”和尚们说,“你们真的是太慷慨了!”
“谢谢你们,”村民们说,“你们带来的礼物,给我们永远也享用不尽。你们让我们明白了,分享使人更加富足。”
“再想一想,”和尚们说,“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么简单。”
四、品味付出与分享
1、品味
师:故事读完了。你觉得石头汤和咱们平时喝的汤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 教师随机板书: 付出、分享 快乐)
回忆:
(1)石头汤是谁熬成的?(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村民们后来也参与了)
(2)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刚来的这个村庄的时候,村民们这么样?(冷漠、戒心、傲慢、自私)
(3)后来在三个和尚的带动下一起参与熬石头汤最后分享石头汤呢,村民的变化?
(变得们快乐、团结、幸福。)
师:故事就这么简单。
2、付出
村民们的分享与快乐,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做出了付出,文中有很多描写村民付出的句子,你能读读吗?
“我家有盐和胡椒粉!”秀才说,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一转眼他就不见了,回来时拿着盐和胡椒粉,还有一点别的调料。
“胡萝卜?”站在后排的一个妇人说,“我家可能有!不过只有几根。”她转身就跑,回来时捧着许多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她把胡萝卜倒进大锅。(就拿了几根吗?说明
“哦,对啊!放个洋葱进去味道也许不错。”农夫说着,快步离开。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五个大洋葱,把它们放进沸腾的汤中。“呵!真是一锅好汤!”
还有几个一溜烟地跑开,回来时拿着新鲜的蘑菇、面条、豌豆荚和卷心菜。
当每个一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就会付出更多。就这样,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我想要是皇帝在这儿,他会建议我们再放些饺子!”一个村民说。
“还有豆腐!”另一个说。
“再配些云耳、绿豆和山药,怎么样?”又有几个喊道。
“还有芋头、冬瓜和玉米尖!”另一些村民说。
“大蒜!”“生姜!”“酱油!”“百合!”
“我家有!我家有!”人们大声喊着,然后飞奔而去,不一会又都满载而归。他们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师:那么多的感叹号说明村民们一个个都变得那么慷慨好施!(齐读)
3、分享
师:在煮石头汤的过程中每个村民都敞开心扉,倾其所能,毫无私心的付出,他们也同时分享到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汤终于煮好了。村民们聚在一起。他们拿着米 饭和馒头,拿来桂圆和甜饼;他们端来了香茶,点亮了灯笼。 大家坐下来一起吃。 宴会结束后,他们又说故事、又唱歌,一直闹到深夜。
村民快乐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你们就是那些快乐的幸福的村民,让我们直接用朗读来表达来感受村村民们的幸福和快乐。(1)齐读
(2)自己试一试读一读,来品味感受村村民们的幸福和快乐。
这份快乐来之不易,尤为珍贵,所以不是一般的快乐和幸福,谁再读一遍,体味来之不易的快乐!
4、思考
师读:村民们说,“你们带来的礼物,给我们永远也享用不尽。
你们让我们明白了,分享使人更加富足。”
和尚们说,“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么简单。”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生自由交流)
师:分享使人更富足,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说得多好啊 !同学们还记得他们以前的生活吗?看看他们,当时是多么地冷漠,而现在是多么地热情;当时是多么地寂寞,而现在是多么地幸福!石头汤和家里煮的汤有什么不一样?
生:石头汤更香,因为这里有很多人家的东西,味道不一样等。
师:村民们品尝的仅仅是汤里的食物吗?还品出了什么?
生:品出了团结,品出了友情,品出了幸福,评出了遗失的美好等。
5、联系实际
在你身上在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付出而分享的故事呢?(如为班级诚信书架捐书,元旦时装饰教室)
师:是啊!(ppt出示格言,学生读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真诚的分享来自心灵深处的美丽,热情洋溢的笑容可以温暖朋友受伤的心灵。
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心中有对世界的热爱。
如果你学会了与人分享,你的世界将无限美丽。
五、抓住变化
师:我想同学们在听读绘本的过程中都深深体会到了两个字——‘变化’都什么发生变化了?
(1)这是随着村民们的变化(冷漠——热情,孤 单——幸福,自私——慷慨)而变化的;
(2)水彩画的色彩由灰暗到明朗和风送暖,杨柳依依,色彩变化:灰暗———明亮(随着故事的发展,村民们由孤独到幸福,由冷漠到热情,由自私到慷慨)
师: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充满了是画外之音。好的书籍,犹如一篇优美的乐章,时而跌宕,时而起伏。
只有你在认真品读中,才会领会其中的滋味!
六、欣赏中国文化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绘本书里,有许多画面是表现中国文化色彩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长城,还有其他画面吗?
A、那三个石头摞起来就构成一尊坐佛的形状;
B、两位乐师 演奏的乐器,左边的叫“琵琶”,右边的叫“二胡”
C、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东方魅力。
D、看皮影。
E、房屋建筑
F、福、禄、寿名字的特殊意义(福、禄、寿,三位神为人们送来健康、财富和幸福。福,象征着吉祥和昌盛;禄,象征着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感情美满;寿,象征着长寿。在这个故事里,他们化身为三位禅师。)
薄薄的一本绘本书里,竟然包蕴着古老的东方文化,向我们阐述着一个关于付出与分享的深刻道理,充满了言外之意、画外之音。 读书很有意思,所以我们说(ppt出示)
师生读:读书,
是一种文化传承。
我们多知,
我们博学,
支撑我们的
永远是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古国文明!
七、好书推荐
这本薄薄的看似简单,字很少的绘本,却蕴含着幸福的真谛。细细品来,让人回味无穷。除了《石头汤》外,琼·穆特的另外两本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和《禅的故事》(课件出示书本的封面),同样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给我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 我们有机会一定好好阅读,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得到净化和提升。
板书设计:
石头汤
付出 分享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