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体时代小学王健:《什么猫都有用》之“我的优势,我的力量”

时间: 2017年12月06日

地点: 丰台区

摘要: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绘本《什么猫都有用》

学科

学段: 低段

年级

二年级

是否已实施

未实施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绘本《什么猫都有用》

学生情况:喜欢绘本,对“自我认识、自我价值”无意识。

教学方式:阅读   品悟

教学手段:讲述   讨论

技术准备:PPT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结合文字和图画,了解绘本故事内容,粗浅的了解一些京剧知识。  

2.结合书名和故事品悟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存在的价值。优势有时候可能是劣势,劣势也可以是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在恰当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优势力量,   分享自我存在的快乐。”

问题框架(可选项)

1、封面:看到了什么?猜故事

2、这样的猫有没有用?能有什么用?

3、讨论:“像我这样的猫有什么用呀!”和“什么样的猫都有用!”为什么想法会变?

4、有没有想过:“像我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呀!”和“什么样的人都有用!”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看封面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绘本是《什么猫都有用》

 1、出示PPT:封面

师:这是本书的封面,仔细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只大脸猫:    耳朵小 眼睛 鼻子嘴巴和胡子聚在一起  用手拽起一根胡须  愁眉苦脸

      书名上方竹竿上一只猫在小心翼翼地走,一只猫倒挂在竹竿上,一只小老鼠也倒挂在竹竿上  还有两只小老鼠蹲坐在竹竿上

      书名下方有一团黑云

追问:封面上感觉什么颜色最明亮?(黄色  猫脸和“猫”字)

作者介绍:熊亮

设计意图:欣赏绘本时要关注封面信息,通过封面初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结合书名思考会是怎样一个故事。这是吸引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封面颜色最明亮的猫脸和“猫“字,以及猫忧郁的表情和竹竿上的行走、倒挂,已经点名了故事的主线,只是未阅读的人还不能感知到。

二、看扉页:

出示PPT:扉页

师:这是书的扉页,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猫的脸更大了,几乎占满了整页,只露出了右上角的一点点黑暗。五官聚在一起显得更小了,而且看不到耳朵,依然愁眉不展。

设计意图:欣赏扉页,扩大的脸和聚在一起的五官形成更鲜明的对比,也在暗示放大自己的缺点。

三、书名页

1、观察讨论:与封面有什么不同?

预设:双手拖着自己的大脸,五官很小聚拢,耳朵几乎看不见

追问:猫的这张大脸像什么?

2、猜一猜:这本书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猫的大脸像什么。

四、欣赏故事

师:我们一起欣赏《什么猫都有用》   

出示PPT:内页

1、       师读:

大家好!我是……怎么介绍我自己呢?唉!我是一只没有特点的猫。

在我们京剧猫的世界里,黑塞锅底猫、赤红脸猫、瓦白脸猫、花脸猫、三块瓦脸猫……他们都是角儿。你们再看看我!一张大脸蛋又平又圆,眼睛、鼻子、耳朵都小,什么特点也没有,也没有斑纹。要是没有这几根须须,那我就成一球了!像我这样的猫有什么用呀!

2、讨论:书名叫《什么猫都有用》,但是像它这样的猫有什么用呢? 

3师读:虽然我很喜欢上台表演,不过这辈子呀,就别指望能上台演戏了,只能在台下看戏。别说了,开场了。今晚,露天场,正当十五,月盘圆。台上表演的是《李白醉酒邀明月》。“举杯邀明月啊啊啊……”他唱得真好,高亢穿云霄啊。正说到云呢,突然,黑压压,飘来一朵云。台上的台下的可都发了呆,没有月亮这戏可怎么唱呀?大伙儿在底下一片乱哄哄,交头接耳的、挪凳子的、嚷嚷退票的……这时候,我站起来了……

4、猜一猜:我要做什么?

5、生读:

晃晃悠悠……晃晃悠悠锵……嚓……嚓……锵……锵……嚓……嚓……锵……一个倒挂,耳根子一耷拉,月亮,又出来了。

5、师读:

戏又能接着往下唱了。头朝下听戏,我可是头一回。而且啊,那演员整出戏就对着我一人唱了,邀明月嘛,可不就得冲着我吗?

6生齐读:我乐得眼睛、鼻子、嘴巴都眯成了一条线了,看起来真像一盘大明月。什么样的猫都有用! 

7师读:大伙儿后来都改称我叫“面如满月猫”。别小瞧这称号,这在我们京剧猫世界里可是最大的荣誉。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大声的朗读故事,通过恰当的语气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画面的观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四、无字页

无字页1:观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猫脸 和聚在一起的五官 神态喜悦而自信

无字页2:想象:面如满月猫的脸儿,做月亮还嫌小呢,更大些更明亮和美丽。

预设:广阔的夜空中大脸猫好像一轮圆月,美美地挂在高空。对比之下,如果猫的脸更大些岂不更美。

设计意图:通过两张无字页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得出“面如满月猫”的大脸有用,因此表情就变得喜悦而自信了。在浩瀚的夜空中,这一轮满月非常美,越大越美。

五、回顾故事,品味内涵

师:你们喜欢面如满月猫吗?

预设:学生们一定非常喜欢

对比看:前无字页和后无字页,脸的大小也有变化,表情有变化

追问:你能通过表情的变化猜一猜它心理的变化吗?

读一读:“像我这样的猫有什么用呀!”和“什么样的猫都有用!”

师:其实啊,面如满月猫有许多优点连它自己都不知道,我们来夸一夸它?

出示相应ppt: 了解自己      热心肠   智慧      勇敢(贴词卡)

师点题:了解自己, 发挥优势和力量    (贴词卡)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什么猫都有用”的理念,进一步感悟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面如满月猫是将自己不满意的外貌在恰当的时候发挥了作用,展现了自我了解、智慧、勇敢等内在的优秀品质。

六、链接绘本《大嗓门爸爸》,进一步品悟“在恰当的场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力量”

1、通读    

2、讨论问题:爸爸的大嗓门在什么情况下不受欢迎?在什么情况下受欢迎?

七、联系班级情况,拓展主题

总结:孩子们,我的优势就是我的力量!大声读三遍:我的优势  我的力量!我的优势  我的力量!我的优势  我的力量!

那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呢?期待在你的行动中,我们能够看到!

班级小主人展示:

板书设计:

《什么都有用》 

优势    力量

嗓门爸爸》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选有价值:我为什么选择《什么猫都有用》和《大嗓门爸爸》这两本书?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绘本,但是读后通常仅在故事本身,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谈不到感悟什么。《什么猫都有用》这本书,传递给孩子们的是如何保持自信心、创造力,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挥个人的生命价值。我觉得,对生活在班集体中形形色色、各具特点的孩子进行自我认识,在集体生活中努力发挥个人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与我校理念相吻合。

主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存在的价值。优势有时候可能是劣势,劣势也可以是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发挥自己存在的价值,分享自我存在的快乐。

如果说《什么猫都有用》仅仅从相貌上让孩子们感受到,无论长成什么样子都有用,而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控的,那么《大嗓门爸爸》传递给孩子们的价值应该在于可控的一方面,即在什么情境中,你的特点才是一种优势力量。这也是学校里许多学生需要的,如嗓门大的,运动能力强的,在教室、楼道里追跑打闹、大声喧哗,恰恰如大嗓门爸爸妨碍了他人,而用在朗诵上,用在运动场上,才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力量。

另外,主题定位在“我的优势,我的力量”,适用于引导每一个孩子,甚至是老师、家长的思考,并且逐渐对自己的特点、长处有一个定位,引导向善。

班级现状:

1、与班级文化形象主题“分享是一种快乐”及班级人人有岗相联系,班级人人有岗,每个孩子在班集体生活中都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受益的每个学生和每一位来班级上课的老师分享着大家劳动的整洁、安静。

2、与二年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相结合:

我的自画像:可以贴自己在班级岗位上的图片

思想品德:为集体着想  会一些简单的劳动   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主动捡拾垃圾

心理健康: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     上课不能打扰别人     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  

审美素养:物品摆放整齐是一种美    穿戴整洁是一种美   参与教室的布置,美化环境

读有方法、品有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除了翻阅一些相关资料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反反复复研读绘本,包括绘本中每句话传达的意思,以及每一处细微的画面所传达的意思。在反复读之后,还要将绘本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联系,比较,揣摩如何在恰当的位置进行教学,来达到引导孩子读中有所品有所悟的效果。综上所述,要想让孩子对一本绘本有效果比较明显的品悟,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学生课前读过是很重要的。

在《什么猫都有用》教学过程中,封面、扉页和书名也,我让学生重点观察画面,通过画面揣摩猫的心情。其实这样的观察和揣摩心情,已经暗示了情感的主线,即猫对自己的大脸不满意到什么猫都有用的满意。接下来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我尽量来突出京剧猫系列的特色,但自己对京剧也不在行,所以读的有些夸张,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读重点句子,如:“晃晃悠悠,晃晃悠悠,一个倒挂,耳根子一耷拉,月亮,又出来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猫的勇敢和有用。而“一张大脸蛋又平又圆,眼睛、鼻子、耳朵都小,什么特点也没有,也没有斑纹。”一句,在前后两幅不同的画面中再次出现,一张画面是猫因为长成这样无用而哀愁,一张是猫因为长成这样犹如一轮高空中的明月而喜悦,再一次突出了“什么猫都有用”这个主题。

我试图通过猫扮演月亮的情节,让学生概括出这只猫还有“智慧、勇气“等内在品质,学生感到困难。

《大嗓门爸爸》我采取了快速读的方法,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紧凑,画面无太多的揣摩价值,学生一读就懂。读的过程中,我前面将爸爸的大嗓门说话请学生进行模仿,意在让学生亲耳感受到什么是大嗓门的音量,以及这样的音量说话,真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干扰。后面一个字,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样的大嗓门受欢迎,也就自然而然的品悟到大嗓门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不好。

接下来,我让学生朗读生活中不再大嗓门的爸爸是如何对家人说话的,由于使用了原文,效果欠缺。如“我的靴子呢?是谁把鞋子放在过道里的?”原文的语言除了大嗓门外,也透着爸爸的暴躁,所以在这一处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应该怎样对家人友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品悟的落脚点就更实在了。

两本绘本结合起来看,希望学生品悟的:无论是外表,还是行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力量。

悟有成效:课堂的落脚点是,思考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让你的优势,成为你的力量。”课后,赵雨萱就追着问我,她的优势是什么?我让她自己去找。第二天她告诉我,她的优势是语文。她是语文课代表,朗读、写字都非常优秀,语文早读组织的也很好,语文的确是她的优势。对于喜欢课间打闹的几个男孩子,当我以“优势力量”的角度来与他们沟通时,我觉得效果也非常好,这是他们走向自律与明理的一大步。

结合班级小家务的落实,我从“优势力量”的角度进一步落实,由于班级小家务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抓住了新的问题,从“优势力量”的角度开展班级评价。一是9月份,班级学生午餐光盒情况不好,二是启动了写字课题,所以我一周的班务主抓这两项工作。吃饭不挑食的学生就找到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每天中午,他们负责记录本班光盒情况,并且帮助那些挑食的孩子。有一些孩子,虽然挑食,但是荣誉感比较强,在努力争取光盒,这样的学生让他们边吃边给三道菜起菜名,然后通过班级微信告知家长。关于写字,我评选出了“写字小能手”和“写字进步之星”,写字小能手可以做小老师,去评价指导其他同学。周五,分别公示了光盒情况和发了关于写字评价的表扬信,特别是有5个孩子获得了“免写卡”,这至高的荣誉会让更多的孩子,在下一周的课堂上认真学习写字。

另外,随时将班级的评价点与“我的优势我的力量”建立联系,如:11月3日的汇操比赛,班主任跟操加10分,所以班里的几个领操员积极主动的辅导我练操。更有的孩子,在家里教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跳“小苹果”,希望他们参加学校的汇操比赛,为班集体加分。还有一天挪动班里的书架,大个子男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劣势。目前,学校里所谓的好孩子无非是“学习好”“守纪律”,似乎做不到这两点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因为老师很少从这两点之外去关注孩子、评价孩子。因为比较,可能有的孩子永远也得不到“学习好”的桂冠,因为孩子的爱玩爱闹的天性,可能有的淘气包永远也得不到“守纪律”的桂冠,所以特别需要多一些人从“他的优势”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引导一个孩子的成长,让“他”成为最优秀的他自己,也包括我们成人。

所以,我在经典品悟中的感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价值引领——我的优势,我的力量”是可以的。

课后的不足及弥补:

课后,张校长关注到了《大嗓门爸爸》中离家出走的环节,是否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故事中的离家出走总是很简单,所以我选择了《逃家小兔》和《我讨厌妈妈》两本绘本来与孩子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