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外国语附属小学吴丽霞:《红瓦黑瓦》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时间: 2017年12月04日

地点: 西城区

摘要:《红瓦黑瓦》课外阅读指导。

《红瓦黑瓦》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北京西城外国语附属小学

(北礼士路第一小学)

  吴丽霞

教学内容:《红瓦黑瓦》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交流,提高阅读的能力及思考力。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成长历程。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书评。

教学准备:师生课余时间共读《红瓦黑瓦》、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郑渊洁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叔叔的《红瓦黑瓦》。

 二、走近《红瓦黑瓦》

 1、大家已经读完了《红瓦黑瓦》,你对这本书有了哪些了解?

《红瓦黑瓦》是曹文轩从他的40万字的长篇力作《红瓦》(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和生活来看,可以视为《草房子》的续篇。

这篇小说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地描述了往昔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经事到逐渐明白人生的成长历程。

 2、你还查阅了哪些相关的资料?

学生交流,出示:

1)曹文轩简介

1954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经历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近作《细米》获第六届(20012003)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三、欣赏、品味作品,交流读后感手。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走进《红瓦黑瓦》,交流聚焦精彩内容

 a、对人物细节的描写: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入木三分。浓墨重彩的当属赵一亮。红瓦中意气风发的赵一亮是这样描写的:“身体很直,头微微上仰,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左脚稍稍跨出,身体微微后倾,嘴角上微带笑容。”而这个姿势在“我”看来是“自然的,毫无做作。它是一种心情心态使然。”然后作者对于姿势有了一段理性的描绘“自然的姿势后面总有着一个背景。自信、自负、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样子,与低三下气、点头哈腰,与缩手缩脚、缩头缩脑、贼眉鼠眼……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有说道,都有来历。人后面的背景,把人的心情、心态都隐含其中。

在赵一亮(喜欢别人跟随的)与曾经的恩师许一龙的较量中,由于“我”与许一龙的亲近,而导致了赵一亮对我无法容忍地排斥,文中对赵一亮如此描写:你与这种人在一起,一旦亲近起来,他就要吸附着你,让你紧紧地跟着他,绝不允许你有片刻的飘离与松脱。一旦有所飘离与松脱,他就会克制不住地把冷色弄到脸上,并用手段很不留情的对付你,让你足足尝到有了飘离和松脱之心之后的滋味。而“我”在成年后有了主意、能力、地位与影响后再遇到类似赵一亮之类的人等,生了些人生经验:与这种人相处,从一开始就得有足够的距离;你一旦失去距离,就将会失去自己。

……

 b、交流印象深刻的文字描写的意境和画面:

当我们被一个个起落跌宕、震撼人心的故事牵着走的时候,可别忘了停下来欣赏作者用文字精心营造的充满诗意的画面。

生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

“秋风几乎把所有的枯黄的柿叶吹落了下来,一院子的落叶,竟把地上的砖头盖满了.....那柿子长得很大,扁扁的,熟透了,橙红色,象打了蜡一样光滑,在夕阳的余晖里,仿佛挂了两树的小灯笼,”

 

   "此时,四野的麦子正在成熟,开镰的日子就在眼下。浸了露水之后,这夜晚的空气里,便弥漫着浓浓的麦香。最后几片云彩过后,那月亮全露出来了,照了这似乎无穷的麦地,泛起一片淡淡的金光。远处的林子里,布谷鸟正在啼啭着飞向天边。田野里,没有遮挡,空气远比庄子上凉爽。”

……

3、交流读后感受:

全书情节起落跌宕、震撼人心,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读完这部书,你有哪些感受?

1)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抓住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或整体感悟和思考,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谈感受。

四、如何写书评

1、指导:

深入阅读,然后 从思想内涵、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分别概括,最后可以联系社会现实与生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最好还能引用书中原文经典语句及其他评论。

2、交流举例: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少年的爱与恨,迷惘与躁动,疼痛与纠葛,如同清晨晓雾,如同枝间青杏,朦胧又生涩。打开《红瓦黑瓦》,又走进了熟悉的油麻地。眼前又浮现出在阳光下金泽闪闪的草房子,想起了蓝天下在翻滚的麦浪中奔跑着的童年,想起了那条宽阔、奔流不息的大河,河岸边密密的芦苇曾在夕阳的脉脉余晖里摇曳着身姿……只是,而今的少年,告别了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背着行囊,走进了油麻地中学的红瓦房和黑瓦房,也走进了一条名为青春的河流。

《红瓦黑瓦》在结构上延续了《草房子》的风格,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情节,而是由几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故事组成。这其中,就像桑桑的成长经历一样,林冰的成长过程是串起各个故事的一条线索。而对林冰成长过程的叙写,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写他情爱的历程来展现的。曹文轩以他特有的诗意笔触,描摹出了一个乡野少年羞涩稚嫩的爱之初体验,展示了一个少年从少不更事到逐渐走向成熟的人生画卷。

   手捧《红瓦黑瓦》,清新与自然地气息扑面而来,封面和封底都是水墨绘成的,湖边围着茂盛的芦苇,侧耳倾听,仿佛还能听见风吹芦苇发出的沙沙响声。水中的小岛上砌着几座瓦房,古朴却不简陋。瓦房外,古朴的石桥台阶上,一名男孩端坐着,手执胡琴入神地演奏着,耳边似乎传来了那悠扬的琴声。封面的颜色略显单一与灰暗,但却不乏灵性。

《红瓦黑瓦》这本书刻画了一群重情重义的少年形象。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羞涩与大胆,快乐与悲伤、欢聚与离别、热情与冷漠、爱与恨、情与仇……油麻地的淳朴生活,使林冰他们这群少男少女在不经意中成长,在他们成长的背后,是永远的红瓦房与黑瓦房。

……

五、总结延伸

1、总结:

“曹文轩是小说界的汪国真”,曹文轩从中学生的视角,用用细腻的笔触叙述着动人心弦的故事,如水乡小河里的水一样不急而缓,就这样慢慢的淌着。书中所写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用心读这位本书的读者。也正如他在《追随永恒》中所说的那段话,“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让我们再次走进书中,多角度思考和感悟《红瓦黑瓦》及曹文轩的作品,拨动成长的心弦!

2、网上上传书评。

六、板书设计:

《红瓦黑瓦》课外阅读

                             人物形象

深入阅读       语言表达

               思想内涵